会员中心 / member center
杨珠宝:老百姓日子过好了,我才心安

杨珠宝:老百姓日子过好了,我才心安

郭蔚然


走在宝鸡市金台区戴家湾社区,一栋栋整洁漂亮的居民楼、幽雅舒适的社区环境以及老人孩子开怀的笑容,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生活在此的人们的幸福。戴家湾,这个由城中村变身而来的社区,早已不见了当年村庄的陈旧破败,早已和宝鸡这座城市融为一体,成为宝鸡和谐城改的典范。


戴家湾拥有今日这样的发展成果,社区党委书记杨珠宝是见证者,更是缔造者。


在杨书记的办公室里,关于城改,关于多年的村干部工作心得,关于跌宕起伏的人生,记者听他一一娓娓道来。


生于1956年的杨珠宝,有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精气神,这大约得益于他永不松懈的工作精神和看淡一切的豁达心态。


他的人生经历并不算复杂。电影放映员---钢材商---村干部。然而干每一件事他都极为认真投入,每一件事都成为他磨炼意志、砥砺品格的载体。


1972年高中毕业,在村上干过两年基层工作后,他便开始做起了陈仓镇的电影放映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整个中国,彼时,年轻的杨珠宝也激情满怀,誓要抓住天时地利,干出一番大事业。1987年开始,杨珠宝做起了钢材生意。凭借踏实勤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信誉,他的钢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个人财富也在此期间快速积累。“当时再大的仓库我都可以提货,因为信誉好,大家信得过。”杨珠宝说。


而在个人生意非常红火之际,他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回村上当干部。尽管很多人不理解,一个欠下巨额债务的烂摊子但他清楚地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他要为乡亲们办一些事,他想为戴家湾的繁荣富裕尽一份自己的力。“总觉得,财富并不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才是更想要追求。”谈起当初的抉择,他这样说。


转眼近二十年过去了,杨珠宝全身心投入在村干部这个基层岗位上,以自己的智慧与才干推动着戴家湾前进,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不一样。这期间,他经手的最大的事就是城改。


2010年,因宝鸡城市建设需要,戴家湾开始实施城中村改造。戴家湾共有6个村民小组,其中第一小组因居住在塬上,一直以来村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关于城改,杨珠宝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反复研讨,达成共识:一定要兼顾各方利益,一定要让城改真正惠及民众。戴家湾城改宣传时,两个口号深得民心:通过改造,使村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今后的生存得到强有力的保障;通过改造,使全村6个小组站在同一平台上发展。


同时,在杨珠宝等领导班子的努力下,戴家湾城改首创了“5820”安置新模式,即采取村民人均58平米的产权调换方式安置住房,人均享有20平米的三产用房办法,有效提升村民整体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这一安置模式属宝鸡市首创,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利益,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不仅如此,戴家湾的安置房属超前设计精心施工群众满意领导放心的民心工程,杨珠宝等领导班子更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大手笔开展项目建设,占地20亩的三产商业楼奠定了戴家湾雄厚的集体经济基础。城镇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各类就业培训,村民生活有底气,发展有方向。


2010年4月开始实施改造,2012年12月就实现了村民回迁。戴家湾城改亮眼的不仅是速度,更有群众满满的幸福感。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蝉联宝鸡市百强村、“宝鸡市新农村建设五星村”,杨珠宝和全体干群成功创造的宝鸡城改的“戴家湾模式”,不仅是荣誉,更是宝贵的发展经验。


如今,走过忙乱的城改,戴家湾的一切都已步入正轨。回望走过的路,杨珠宝特别坦然,“村子改造时我一直就在想,这么大一个村子,这么大一件事,经我的手做,我必须把它做好,必须让老百姓过好,我才心安。”他说这话时语气很平和,记者却深深被感动。或许正是这份责任感,让他在这条道路上艰苦跋涉却从不知疲惫。


前行的脚步永不停止。杨珠宝和他的同事依旧时时为戴家湾的发展谋划:计划成立股份制公司,抓经济促发展;考虑在社区附近的铁路边上建民俗商业街......


哪一天干不动了怎么办?“那我就在这社区做个保洁员,我打扫卫生肯定也打扫得好!”他哈哈一笑。


这倒不是玩笑话,记者走进他的办公室时,就惊叹于室内的洁净有序。认真、爱整洁的他,也会是一个优秀的保洁员。更多的时候,作为这个集体的带头人,他会认真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一定要选择对集体、对群众负责任的人,今天的成果得来不易,一定要好好守护。”不变的,依旧是那份深沉的责任感。


杨珠宝精彩语录:

1、村子改造时我一直就在想,这么大一个村子,这么大一件事,经我的手做,我必须把它做好,必须让老百姓过好,我才心安理得。

2、通过改造,使村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今后的生存得到强有力的保障;通过改造,使全村6个小组站在同一平台上发展。

3、用发展来解决历史遗留的矛盾和问题,用发展来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干村上事情没有牺牲精神干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