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政策 / theory of policy
专家解读:如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作者:    时间:2019-02-27

专家解读:如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稳定器。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特别是稳定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尤为重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中国乡村之声记者专访权威专家,为大家解读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


特邀嘉宾

专家解读:如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程国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国际合作局原局长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高耕地生产效率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另外,文件还指出,要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


专家解读:如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程国强认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则是提高基本农田的抗灾能力,稳定粮食产量的重要一环。


程国强:

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和保障能力,也就是如何提高耕地的抗力弹性。在自然灾害和各种不利的条件下,始终能够保证粮食产量的基本稳定。因此,我们需要对基本农田进行升级提档,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多年来积累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下一步要推动的方向。


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

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专家解读:如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


对此,程国强认为,想要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除了基本农田提档升级,科技也是关键要素之一。突破农业关键技术,可能是今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程国强:

从栽培,到田间管理,到加工转化,再到经营体系的建设,农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关键技术。实际上,科技是解决粮食供给的根本出路,在整个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背景下,只有通过科技提高单产、提高产能、提高效率,才能够解决农产品生产所面临的成本高、利益低等问题。因此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基本都把农业科技作为一个关键内容提出。


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

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


专家解读:如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科学确定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健全保障体系,提高国内安全保障能力。


要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稳定玉米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进程。在提质增效基础上,巩固棉花、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


程国强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建设重要农产品供给的保障体系,对应对国内外各种复杂形势,稳住“三农”压舱石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程国强:

根据我国以往的经验,只有加强整个重要农产品供给的保障体系建设,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的变化。目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风险挑战越来越多,保障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也能发挥“三农”压舱石的作用,为我国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


通过适度进口保障粮食安全

建立全球农业食品供应链保障体系

专家解读:如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程国强表示,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的提出,也是对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当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这句话的本质意义就是要立足国内,适度进口。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通过适度进口保障粮食安全也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程国强:

考虑到我国目前的资源条件,以及发展农业所要付出的环境代价,通过适度进口,利用国际资源补充国内市场早已成为一种必然。现在,除了口粮之外,我们很多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也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解决。因此,此次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积极主动地进口一些非口粮的农产品。


程国强认为,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的提出,将为我国建立一个更加稳固的全球农业食品供应链保障体系。


程国强:

最近十几年以来,由于国内资源的限制,我国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然而,一旦出现国际市场的波动,可能就会对国内农业市场形成影响。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这就有利于建立国际农业食品供应链的保障体系,这也是今年文件最大的亮点之一。


编辑:刘旭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