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政策 / theory of policy
多种模式,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更有“钱景”

作者:    时间:2019-08-20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目前在河南各地通过抱团发展、“筑巢引凤”、“借鸡下蛋”等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让村级集体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乡村在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栾川县石庙镇龙潭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是河南洛阳首家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揭牌运营了将近一年,参与合作社的村民们全部拿到了持股分红。村民常大琴说,变成股民的她,收入比以往增多了。


常大琴:就是把我们村剩余这些资产、闲置的这些资产整合起来,把能经营的都经营起来,统一划分成股权,分到村民手里。


村民常大琴所说的改革和“这些资产”,包含的内容不少,在林权方面,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民拿到了林权证,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在承包地方面,土地确权颁了证,农民吃了“定心丸”,更加放心地流转土地。



改革盘活了资源。合点并校后闲置的村小学,被外地老板看中,投资变身成了一处农家乐。村民常娜娜就在客栈里打工:


常娜娜:这个宾馆是村集体建的,我们在这里也可以打工,同时可以挣到零花钱,年终的时候,每个人也可以分到一些分红。



村民杜留绪原本是龙潭村的村民,地里的农活、外出务工的事儿就够他忙的,村里的事情从来不关心。自从加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之后,他发现,如今村里的各种新鲜事物越来越多,自己参与村里事务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自己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


杜留绪:原先(村里发展)是发展不明了,现在每项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以及发展的项目,咱群众们都有知情权,也有表决权,群众们非常满意。


在进行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探索试点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经营不善和资产的流失,防止少数人说了算,栾川县积极引入第三方公司,对重大的决策,如折股量化方案等进行第三方评估,实现了公正公开。



然后,在此基础上,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资源性资产摸得一清二楚,非经营性资产筛查得明明白白,这些资产就形成了一个吸引投资,实现创业的“巢”,“筑巢引凤”,使得村级集体经济获得了发展。栾川县石庙镇党委书记王跃红:


王跃红: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不是简单的分光吃净,而是把家底弄明,让每名群众真正知道我们有什么,有多少,能干什么,会带来多少利益······这样群众才会积极的参与下一步的具体工作。



摸清村级集体资产,不仅能“筑巢引凤”,还能“借鸡下蛋”。河南省濮阳县大闵城村有很多荒废依旧的坑塘,村支部书记邹建明说,前段时间县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对坑塘进行了测量、登记。


邹建明:这废旧坑塘能确权、能抵押贷款,想发展集体经济,这抵押之后咱们就能贷出钱了。


栾川县水利局防汛办副主任赵俊花说,这个测量登记的过程并不复杂。


赵俊花:首先由村委会提出申请,然后,乡镇政府确认,我们再对已经验收合格的水利设施现场绘制平面图,拍照、签字盖章,最后办证确权。


大闵城村是典型的黄河滩区村,长期面临着村集体经济空白的窘境,测量登记后,一些废弃的资源,如荒废的坑塘等变身为有用的集体资产,颁证后就获得了具备抵押的能力,从而“借”来宝贵的发展资金。


对此,大闵城村村长张益群说,在村集体资源颁证确权以后,村委依据评估价值到市场监管局注册了村集体公司,公司作为贷款主体到县两权抵押贷款服务中心进行抵押贷款,村里的粉条厂,就是这么“借”出来的。


张益群:咱集体经济这一块儿建个粉条厂缺资金,(贷款后)一天时间都没用完就开办好了。



在“借鸡生蛋”的过程中,除了“借”资金,还有“借”人。村级集体公司作为法人,引进先进企业抱团式发展,通过职业经理人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职业经理人田志义:


田志义:利用我的自身优势,让咱们这个体企业提前走上正轨化,把产品质量调到标准化。


通过抵押贷款资金和各级扶贫资金,濮阳县40多个贫困村获得了960万元的贷款,濮阳县委常委晁自强说,这种模式让全县掀起了发展集体经济的热潮。


晁自强:围绕盘活集体资源做文章,形成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促产业这么一种模式。努力实现全县村村有产业,村村有集体收入,大大激发农村的经济活力。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12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整省试点之一,通过积极进行探索实践,抱团发展、“筑巢引凤”、“借鸡下蛋”等多种发展模式,让农村集体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赋予了农民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持续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编辑:刘旭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