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政策 / theory of policy
提拔重用扶贫领域干部,这个地方动了真格!

作者:    时间:2019-12-03

导读


地处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黑龙江省依安县,将干部任用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坚持从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赛马”“相马”,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还培养出了一批了解基层情况、经受过艰苦锤炼、真心为群众干事的干部。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这个县共提拔重用干部196人,其中扶贫领域提拔重用干部184人,占总人数的93.9%。


让干部到扶贫一线去


“由于乡村工作生活条件与县城差距较大,干部间曾流行‘宁要县城一张床,不要乡镇一间房’的说法,一听说下派农村,总是找理由逃避。”说起以往选干部去农村,依安县委组织部部长李志强说。


依安县地处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长期以来,乡镇经济不发达,干部多集中于县城机关单位,基层一线干部严重不足。


针对广大干部在机关“漂浮”,不愿下基层锻炼的弊病,依安县将选拔任用干部的视野越来越多地转到勤勤恳恳扎根扶贫一线的干部身上,在实践中探索了一套“先基层后机关”的干部选拔体制。


在这样的用人导向下,曾在依安县人大办公室工作的“80后”程遵琳,2018年来到了富饶乡富饶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与比较熟悉的机关工作相比,我更喜欢面对陌生的挑战,到扶贫一线正好给了我锻炼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新近被任命为先锋乡副乡长的程遵琳说。


“说实话,起初我对下乡有点消极。”曾在县委办工作的苑源说:“可当我摸着贫困户家倾斜的房屋内墙,看着因病卧床满头白发的老人,我为之前的态度而惭愧。”


因在扶贫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敢挑重担,如今苑源已被任命为依安团县委副书记。


干部向下走一步,干群关系近一层


在鼓励干部走到扶贫一线的同时,依安县还建立了一套让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激励机制,在考察和识别干部能力时,让群众当评委,充分听取民意。


苗昌林(右)引导贫困户为豆包厂种糜子增收脱贫


李志强告诉半月谈记者,组织部门在考察推荐干部时,把村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参与率提高到60%,对民主测评优秀率在60%以下的,不列为推荐提拔重要对象。


让群众参与评价使驻村干部的作风发生了四方面显著变化:调整驻村干部时,变被动指派为主动请缨;促进贫困户增收时,变袖手旁观为全心投入;推进驻村工作时,变敷衍应付为积极作为;解决实际问题时,变闪转腾挪为冲锋陷阵。


对于驻村干部的辛苦,村民们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提起驻村干部张丽,先锋乡光明村贫困户王佳志赞不绝口:“俺媳妇患有宫颈癌住院治疗,我在护理她期间也被查出患有直肠癌,这个家眼瞅着就塌了。张丽召集村两委,动员村民为咱捐款,还通过网络众筹,一共筹集医疗费3万多元,解了燃眉之急。”


在艰苦环境中淬炼“铁军”


经过扶贫一线锤炼,依安县培养了一批基层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程遵琳刚驻村不久,有一次他正在村部整理党建材料,有位老大娘气势汹汹地踢开门,进屋就喊:“是谁把我的低保拿下来了?”话音未落,一个巴掌就扇在程遵琳脸上。“我工作了8年,这样的委屈还是第一次受。”


程遵琳事后了解到,老大娘当年办理的低保属于“人情保”,是被清理的对象。他主动来到老大娘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赢得了老大娘的理解和支持。到目前为止,全村56户贫困户,程遵琳户均走访10遍以上,每户的家庭关系及房、粮、地都熟记于心。


扶贫干部苗昌林来到丰收村时了解到,全村许多人家都有包粘豆包的手艺。他想整合全村粘豆包品牌、统一生产制作销售。为此,苗昌林走访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的多家饭店、超市推销,终于与哈尔滨一家酒店建立了合作关系,打开了市场。如今,他们的“张鼎鼎”牌粘豆包已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  


李志强说,干部不能放在温室里养着,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摔打,才能锻造出一批经得住考验、纪律严明的“铁军”。


编辑:刘旭岩